浅说幼儿园午睡“三步曲”


话说春天到了,孩子们要开始长高个了,而睡眠又会助于长个,所以说,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睡眠这件事。
说到午休,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不爱午休的宝贝真是煎熬时刻,虽然我们倡导不强制孩子们午休,但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每天的睡觉时间要达到11~12小时,一般来说午睡要进行两小时左右。
也就是说在不强求孩子午休的前提下,教师们要积极引导一下小朋友们,培养孩子们的午休习惯。
那么,教师让孩子们自然进入午休状态的小窍门是什么呢?请解锁哄睡“三部曲”。
(一) 第一步——睡前准备,为幼儿创造舒适的午睡环境
众所周知,刚吃饱就午睡是不健康的,因而幼儿吃过饭需要进行一些活动,如玩耍、看书或散步。教师可以在寝室推广一些幼儿绘本或增添一些提高睡眠质量的主题活动等。简易主题活动后,怎样缓解幼儿的兴奋情绪是关键环节,一个比较高效地提高困意的办法就是说故事。
教师可以挑选或自编一些惟妙惟肖、有意义的童话小故事,在饭后睡前给幼儿讲述。讲故事不单可以提供转换激动情绪的时间,好的故事还可以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对幼儿启蒙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等幼儿情绪平静后,可以温和地告知其准备睡觉了,或者播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进一步慰藉幼儿激动的心情。除此之外,教师应注意午睡时的光源,不要太亮,温度也不宜太高,要保持适当的空气流通。
(二) 第二步——自我管理,是幼儿顺利入睡的重要保障
幼儿午睡期间,教师不可以在寝室内外喧哗或闲谈。如果有工作需求,一定要做到轻声说话、缓缓走动,保持环境安静。幼儿园教师务必随时巡视幼儿午睡情况,看见小孩子啜泣,需及时进行慰藉,避免大吵大闹影响别的孩子;看见幼儿玩衣服上的纽扣、咬被角或其他具有安全隐患的行为,需及时轻轻劝阻,防止出现安全意外;对于某些爱遗尿的幼儿要给予特别关注,帮助其减轻精神压力与情绪的焦虑。
(三) 第三步——多种渠道,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1.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方法鼓励幼儿入睡
教师需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如果幼儿在午睡过程中遵守纪律,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语言和物质上的奖励。如可以在起床时给幼儿发成长币或贴纸。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语言上的称赞,夸奖幼儿今天的表现。例如:“你今天睡得很甜,表现得真棒,明天还要好好睡觉哦。”及时的表扬和称赞,会让幼儿内心得到满足,同时会对幼儿起到激励的作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行为被认可,获得一种成就感。
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要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实际需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改变。例如对于一些没有午睡需求的幼儿,最初可以采用奖励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若是长时间后方法失灵,就可以引导不午睡的小朋友进行一些安静的其他活动。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缺乏安全感的小朋友,可以允许幼儿带一些亲密无害的物件陪同睡觉。
2.让幼儿商定午睡规则
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养成需要规则的帮助。幼儿的规则意识较弱,这一时期强制性的午睡规则不仅难以起到作用,甚至还会起反作用。在午睡过程中,幼儿是午睡的主体,因此规则的制定也要以幼儿为主。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在判定午睡规则时需要幼儿的参与,可以让幼儿自己商量和讨论规则,这样制定的规则幼儿更愿意去遵守。教师可以利用平时的谈话活动,和幼儿一起回顾午睡时需要注意的细节,然后共同商讨规则,如午睡前要先上厕所、把衣服脱好叠放在椅子上、鞋子要摆放整齐等。
3.教师要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家园共育十分重要。家园共育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如针对幼儿午睡这一情况,教师就可以通过微信群,及时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午睡情况,并且及时和家长沟通幼儿午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家长适当的指导和教育。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一些家园活动,让家长意识到午睡的重要性,达成家园一致。对于一些不愿意午睡的幼儿,教师更应该做好家长工作,在家长的支持下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尤其是在假期,要让幼儿保持和幼儿园同样的作息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午睡难的问题。
四、结束语
幼儿教师工作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充满智慧的工作。中班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爱心和耐心发现问题,帮助幼儿克服各种各样的难题,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